專利所Q&A

   本所特   

Q1: 現在大學設有科技法律研究所,與專利研究所有何不同?我想往科技法律或智慧財產方向發展,該如何選擇?

A: 科技法律研究所之設定是以法律為核心,而專利研究所則兼具專利、法律與管理三核心,所培養的是有能力處理智慧財產之創造、保護與應用三階段各種專業問題之全方位人才。

  更具體地說,國內招收大學非法律系學生就讀的法學院,例如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台灣大學科際整合法律研究所、政治大學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東吳大學法律專業碩士班等,修業總學分數在86至94學分,平均修業年限三至五年,全部課程都是法律課程。這些研究所是在培養律師、司法官等法律人才,與專利相關的是專利法律人才,而專利法律人才實質上是專利訴訟人才。

  專利研究所畢業學分只有36學分,平均修業年限兩年,法律課程只佔三分之一,課程設計完全不同。專利研究所培養的是全方位專利人才,法學院培養的專利法律人才並不是全方位專利人才。

以產業界的人才需求而言,我國專利訴訟案平均一年不到100件(參閱智慧財產法院統計數字),專利申請案卻超過7萬件,還有向外國提出的專利申請案,我國企業每年向美國提出的專利申請量超過2萬件。另外,產業界研擬研發計畫也需要許多專利檢索分析的人才。因此,全方位專利人才的需求遠高於專利訴訟人才。

 

Q2: 現在職場的專利工程師是如何養成的?既然現有的大學沒有培養專利工程師,是否代表這個專長到實務界再學就好?
A: 過去的專利工程師的確是從實務界培養的,但從實務學習的缺點在於欠缺學理基礎,自我學習與進步的能力較弱,長期發展較為不利。專利研究所則提供了較廣的學理基礎,相較於從實務學習者,有較強的自我學習與進步之能力。

  我國近年來的專利實務發展已經從量轉變為質,也就是專利品質比專利數量更重要。欲提高專利品質,必須有強大的學理作為基礎。

Q3: 我聽說專利工作就是在寫專利說明書,而且過去專利工程師可從實務養成,我只要就讀原專長背景的研究所,再到專利研究所修一些學分,是否一樣可作專利工作?
A: 專利工作專業化已是現況及未來趨勢。台積電張忠謀董事長在2012年的全國科技會議中指出了專利調查分析工作對於研發活動的重要性,更顯示了專利工作並非只有撰寫說明書。若未完成專利研究所訂定之36學分及發表專利相關論文,則無法從事專業化的專利工作。

Q4: 現在大學雙主修或輔系很普遍,我知道跨領域的學習很重要,跨進專利是否值得?這究竟是什麼學科領域?
A: 跨領域必須選對領域才能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否則僅是事倍功半。專利領域是從職場需求所設定的學科領域,可以充分發揮加乘效果;專利領域兼具專利、管理與法律,現有大學並無任何學科能提供這樣的學習。

 

Q5: 專利研究所有實習機會嗎?雖然專利研究所標榜學用落差低,但我聽說現在在學校沒有實習經驗再就業時會很吃虧?
A: 依畢業校友經驗,未參與過實習者在就業時也沒有任何問題,而專利研究所亦有許多產學合作計畫,參與這些計畫實質上也是一種實習。此外,本所亦提供了在國內頂級事務所及國外事務所與企業的實習機會。

 

Q6:專利研究所將專利檢索列為課程,專利檢索為何有專業性?現在上網查詢資料很方便,我曾經利用智慧財產局提供的免費專利資料庫檢索,只要下一些關鍵詞就可以得到專利文件。

A:各國專利局提供的專利資料庫都是免費的,可供大眾使用,任何人不需要訓練都可以檢索專利資料,但深入的運用則有高度的專業性。首先,這些專利資料是在專利審查制度下形成的,有公開公報、公告公報,一件發明可能申請多國專利,國際專利資料的形成遠比想像中複雜,必須理解資料的形成方式才能做有效的檢索。其次,專利文件記載新發明,而新發明所使用的專有名詞定義尚未統一,專利申請人為了獲得比較大的權利範圍,會使用廣義用語來寫說明書,這些廣義用語和通用語不同,這種特性造成專利資料檢索的困難度。還有,檢索過程要閱讀,專利文件有特殊的撰寫格式,特別是申請專利範圍,若不瞭解其語法,也無法做好檢索工作。觀之美國、日本、歐洲之專利局的初任專利審查人員,都需要三年以上的經驗,才能獨立進行準確完整的專利檢索,以及專利審查工作。

 

Q7:專利研究所雖然課程完整,目標明確,但在學界似乎是個領域很狹窄的系所,畢業只能作專利工作,萬一找不到合適的專利工作怎麼辦?會不會連做較廣的智慧財產相關工作都有問題?

A:專利研究所這個名稱確實有點窄,這是當初本校產業界校友的建議,因為只有稱為專利研究所,才能真正培養業界所需的專利人才,科技法律研究所培養的法律人才並不是業界所需的專利人才。至於智慧財產領域的著作、商標等課程,卻不稱為智慧財產研究所的原因。

專利研究所名稱雖窄,實際上的發展反而非常廣,畢業後做專利專業工作沒有問題,但絕非只能做專利工作。近年來產業界最需要且最有機會獲得較高薪資的是多功人,所謂多功人就是一人兼具多種專業,企業內兩種專業需要兩個人的工作,只要一個人兼具兩種專業就能完成。專利研究所畢業的學生全部都是多功人,專利加上原來大學的專業背景。例如,理工背景同學仍然可以做研發工作,卻比其他的研發工程師多了利用專利資料的專業;管理學院的同學仍然可以做管理師,可做企劃或行銷等管理工作,也兼辦解決公司的專利、商標等問題。設計學院的同學仍然可以做平面設計或商品設計工作,利用專利的專業,可以設計出不會侵害他人專利的商品。

 

   背景相關   

Q8: 我完全沒修過專利或智慧財產相關課程,甚至也沒聽過相關演講,是否適合就讀專利研究所?
A: 專利研究所課程之設計是由淺入深,不需要專利或智慧財產相關基礎背景,需要的只是決心,歡迎大學各科系畢業同學加入本所。

專利所的研究生來自工程學院電資學院、管理學院、設計學院、法律學院、生科學院、醫藥學院、人文學院。多年經驗顯示,學生背景對於課程的學習並沒有影響。


Q9: 我修過智慧財產學士學位相關課程,或法律相關輔系或雙主修,就讀專利研究所是否會有許多課程重疊?
A: 專利研究所與智慧財產學士學位或法律課程之定位不同,多數課程並無重疊。又,本所之課程都是選修,例如:已修過專利法者,可以選修其他課程。因此修過智慧財產學士學位課程者進入本所會有更深入的收穫。

 

Q10: 我不是理工相關背景,從事專利工作適當嗎?專利研究所是否只收理工科系背景的學生?
A: 本所並未設定任何科系背景,以往亦有許多非屬理工背景的學生就讀,在修課上也沒有任何障礙。但必須承認的是,不少企業於招募專利工程師時會考量在大學時是否為理工相關科系,但有些企業或智慧財產經營管理公司更重視的是與智慧財產相關之能力。

  另外,隨著時代的變遷,過去與專利關係較低的產業,例如金融業、賣場與零售業、電子商務平台商,以及許多服務業,也開始需要專利人才,這些行業所提出的新的服務以軟體來實現,也有申請專利的需求,網購平台販售商品成千上萬,也需要專利人才來監控,以降低侵害他人專利的風險。這些服務型態的產業,可能更喜歡管理或設計背景的專利人才。

 

Q11:我看到專利研究所提供國外專利事務所實習的機會,是否有名額限制,要具備何種條件才能參加?

A:國外實習的名額無上限,但提出申請後要通過所務會議的審查,審查通過後向受理的專利事務所推薦。這種實習是擔任資深專利律師的助理,事務所會提供實務上的專利申請案進行工作上的訓練,要使用英文溝通。所需的條件是英文和專利工作基本能力,專利工作基本能力只要能修畢碩一開設的相關課程就可具備。

 

Q12:我大學畢業後已經就業,很想念專利研究所,該選擇日間的碩士班或者是在職專班?

A:本所日間碩士班設定為全時間,在職專班設定為部分時間。課程架構雖然相同,但日間碩士班比較強調基礎學理的建講,適合無工作經驗的大學應屆畢業、或工作經驗很短(1至2年)者全時間修讀;夜間在職專班比較強調案例的討論,適合工作經驗較多的在職者修讀。

因此,對於大學應屆畢業或工作1至2年者,建議選擇全時間的碩士班,可以獲得碩士的訓練。對於多年工作經驗的在職者,或者修讀第二個碩士學位者,建議選擇在職專班。雖然在職專班的學費成本較高,但對於多年工作經驗在職者,捨棄工作就讀日間碩班,所花的機會成本過高,仍以在職專班對於生涯規劃比較有利,若日間部分時間可請假,也可以自由選修日班課程,不用另繳學分費。

 

   專利工作環境與內容   
Q13: 我的個性喜歡和人群相處,是否適合從事專利工作,專利工作是什麼型態,我聽說有些專利工程師一天和別人說不了幾句話?
A: 現在有些專利事務所的專利工程師的確埋首於文書中,但在企業內的專利工程師則擔任了很重要的橋樑工作,既需要和研發、法務人員溝通,更需要和企業經營者溝通。專利工程師花在溝通上的時間可能遠比研發工程師還多,而溝通的能力更建立在跨領域的知識背景上。


Q14: 專利研究所畢業後的就業機會多嗎?我聽說專利申請量越來越少,這是否代表專利工作也越來越少?
A: 國內專利申請量確實略有降低,但我國於國際間之專利申請量則持續成長,美國平均每年受理專利申請件數約為60萬件,其中有超過2萬件是我國所提出之申請案,我國企業是以全世界為市場,需要的是有能力做國際專利佈局的人才。況且,在重視專利品質的時代,企業需要的是有能力提高專利品質的人才,以及有能力利用專利資料的人才,而不是只懂專利申請的人才。

Q15: 我聽說專利師薪資水準不錯但很難考,沒考上專利師是否代表在這個行業很難有成就?
A: 專利師是由考試院所舉辦之專門技術人員高等考試,等級相當於律師、會計師、工業技師等。考試的困難度與其他專門技術人員相當,而本所的課程包含了所有的考科。通過專利師考試很好,未通過者也一樣可以在企業做專利工作,正如沒有取得機械技師或電機技師一樣可以當機械工程師與電機工程師。

Q16: 英文在專利工作方面重要嗎?需要的英文能力要達到何種程度?
A: 在國際化的現況下,其實英文不只在專利領域才重要,而考慮到專利是國際化程度相當深之事務,所以英文當然很重要。英文至少要達到能閱讀的程度,許多專利文件都是英文。

Q17:我到了大三才知道,我念的大學科系在產業界根本供過於求,就業環境很不理想,我想走到專利這條路,會不會又碰到相同的情況?我能做的產業領域專利案應該也是很少,因為這個產業在我國不發達。

A:大學科系的供給與產業界的需求落差,與產產型態與變遷有關,因些有些大學科系呈現供過於求的情況。專利是保護創新發明,專利工作者是跟著新產業,各種產業或有興衰變化,但只要國家經濟還要發展,就要不斷尋找新產業,也就是新產業永遠存在。

  若所能做的產業專利案件很少,可以跨到另一個相近的產業領域,過去校友有許多以專利專業當橋樑,成功跨到另一個產業的例子,例如生技背景可到醫療、電子等領域。專利工作者並不需要像研發人員深入了解技術,只要能和研發人員溝通即可。